《追風箏的人》是卡勒德胡賽尼的處女作,講述了主人公阿米爾和他父親仆人的孩子哈桑一起長大,情同手足,但在一場追風箏比賽后,阿米爾目睹哈桑被欺負凌辱卻不敢上前,背叛了哈桑對他的付出與友情,阿米爾為了逃脫自己的愧疚與掙扎陷害哈桑偷盜財物,直至逼走哈桑。之后,阿富汗發生了戰亂,阿米爾和他的父親逃往美國。離開故土二十多年,阿米爾學業有成、建立家庭、父親逝世,但始終無法直面內心、原諒自己對哈桑的背叛。在父親好友書信“這里有重新成為好人的路”的召喚下,他回到久別的故鄉,昔日的美好家鄉喀布爾處處是戰爭留下的創傷,他也從故人口中得知哈桑竟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然而不幸的是哈桑與其妻子命喪于塔利班的槍口,獨留遺孤。這一次阿米爾終于沒有再做錯選擇,他鼓起勇氣,冒著生命危險將侄子從塔利班手中救出,歷經辛苦,返回美國。
翻至最后一頁,在我腦海中不停翻涌的是:為你,千千萬萬遍。這是哈桑給阿米爾的忠誠與信任。哈桑,如此純粹的人帶著最干凈的友誼真摯地奉獻給了阿米爾,盡管阿米爾因為父親對哈桑的喜愛而敏感嫉妒,在哈桑遭受凌辱時選擇了懦弱,更用令人不齒的方式逼走哈桑,哈桑還是告訴他的孩子:“阿米爾是我一生最好的朋友。”我真切希望阿米爾回到阿富汗時,他能見到昔日好友,將自己的后悔、愧疚、懦弱、歉意一一道出,哈桑淡笑著告訴他:都過去了,然后他們緊緊擁抱彼此。然而哈桑卻死在了塔利班的槍下,為了彌補,阿米爾這次不再膽怯、懦弱,他歷經千難萬險、不惜生命救出了哈桑的兒子索博拉,終于,也為哈桑千千萬萬遍,也為自己積年的愧疚找到了救贖,找到了一直追趕的風箏。
而生活中,我們都是追風箏的人,那只風箏也許是夢想、事業、金錢、友情、愛情,更有可能是朋友處于危機時我們的無能與懦弱,親人逝世后內心的潮濕與追悔,該我們擔當時卻逃避的自卑與贖罪。生活總是充斥著紛亂嘈雜,我們的內心不止有陽光遍灑的天空,更有不為人知的陰暗面。作者說:人生錯過就不會再得到,也許我們會懺悔,會救贖,但這些似乎都已經晚了,每當天空放飛起風箏的那一刻,我們是不是應該問問自己我們是否真的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讀完這邊本書,我希望自己在追逐的路上能保持勇敢、真摯,敢于直面人性的陰暗,也能坦蕩的對錯誤選擇進行自我救贖。畢竟人生不是一帆風順,不是所有的選擇都是對的,也不是只做值得的事。
工程一部 武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