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的七月一日,一個偉大的黨誕生了,她就是中國共產黨!她是汪洋大海里的航標,她是團結進取走向勝利的旗幟。她像初升的太陽給沉睡的大地帶來曙光;她像一盞明燈照亮中國革命的航向!
一百年來,炎黃子孫在鑲著鐵錘鐮刀的黨旗指引下,同心協力,沖破重重迷霧,砥礪奮進,奔向光明,奔向前方,鑄就了今天共和國的鼎盛與輝煌!
我們偉大的黨究竟是在經過怎樣的千錘百煉才有我們今日的繁榮昌盛,今天,讓我們用客觀的眼光跟著希格瑪的團建鏡頭體會黨的艱辛歷程。為了親身學習黨史,體會當年長征路的艱辛,我們第一站來到了扶眉戰役紀念館,在這片激情燃燒的熱土上,扶眉戰役已經過去半個多世紀了,戰爭已典藏在歷史輝煌的畫卷中,成為永遠的豐碑。
首先我們跟著現場解說員的講解,通過紀念館內賀敬之、閆揆要、馬文瑞等領導的題詞、題字,陳列的戰旗、錦旗、獎章以及繳獲敵人的部分武器和報話器材等烈士遺物,戰斗英雄李珍吹過的軍號,于建軍烈士曾經用過的硯臺,張遵吉烈士的家書,武德彪等烈士用過的圖章等等,使我們明白這些老領導、老革命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下一代講述著歷史,告訴我們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時刻牢記先烈精神,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園區內松柏挺秀,綠草如茵,環境優雅而肅穆,在蒼松翠柏叢中安葬著700多名烈士的忠骨,在太陽的照射下,卻無一絲陰霾,展現的只有溫暖、肅穆的光芒,猶如黨和國家的荊棘路程,正因為有了這些革命先烈的奮不顧身、浴血奮戰,才有我們今天的國富民強、繁榮昌盛的舒適生活。
最后,我們站在烈士紀念碑前,在黨支部林書記的帶領下重溫入黨誓詞,“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再次重溫誓詞,讓人思緒萬千,雖然沒有了當初的緊張激動,但卻是有了難以言表的沉重,想當年,無數共產黨員莊嚴的站在鮮紅的黨旗下宣誓,要把一切奉獻給黨和人民,那些或鏗鏘、或稚嫩的宣誓聲,猶在耳畔響起。可今天,又有多少人還在繼續默默前行?多少人已掉隊,“溫故而知新”對照入黨誓詞,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誓詞中的“積極工作”,我想是對事業的執著,重于泰山的責任意識,正是基于這點才使造價咨詢工作者的工作平凡中蘊含偉大。
第二站我們進行了具體的課外團建活動,在公司領導及教練員的帶領下,我們進行了有軌電車、重走長征路、羅馬炮架、8米高空體驗、智闖雷陣圖、決戰沙場、篝火晚會等活動。
通過以上活動,我深深感受到了一個團隊的凝聚力是多么的重要,汗水與淚水、痛苦與歡笑交織在一起,使我們都極為深刻的體驗到一個團隊是要經過千錘百煉才會變的堅不可摧。深深的理解到成功者是付出怎樣的努力方可站在至高點上,那勝利的喜悅是無數次的跌倒與反省凝聚而成的;也更深層次的體會到當年長征路的不易,共產道路的艱辛。
相逢是緣,相處更是難得的緣分,大家能夠為了中國共產主義或者希格瑪共同的事業一起奮斗,更是萬里挑一的緣分。過程或許很難,或許會遇到很多不可思議事,但是就如同“8米高空體驗”的項目,難的可能不是事情,而是心理的那一道坎。退一萬步說,真的很難,我們也不是一個人在奮斗,我們是一群人在奮斗,有很多同伴在幫你度過難關。一根筷子容易折斷,一把筷子就很難折斷,不正是希格瑪團結的力量嗎?一艘船,一家人,一個方向,一起前進!
工程五部 房曉奇